第一百五十七章 驸马爷遇刺啦……_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笔趣阁 > 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 第一百五十七章 驸马爷遇刺啦……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五十七章 驸马爷遇刺啦……

  魏清慧年纪已二十有三,这年龄已经很不小了。生的窈窕端丽,在崇祯帝身边侍奉多年却始终没被崇祯叼进嘴里。

  只因为啊,她是当年瀛国太夫人口中所说“面目最似刘娘娘者”。

  瀛国太夫人就是崇祯帝的外婆,即新乐侯刘文炳的奶奶,而刘娘娘即崇祯的生母。

  崇祯帝因自幼丧母,思母心切,继位后就多方探找母家,费时好几年才寻到了刘家头上。之后又寻求母亲的绘像,最后还是外婆一口分说,定下人来,仿着魏清慧的眉目为生母画像,日夜供奉如生。魏清慧也因此极受崇祯帝看重。

  “唉,总不能叫她老死宫中啊?”

  崇祯帝不可能收用魏清慧的,那太膈应他了。但一直叫其老在宫中,似乎也不合适啊。

  现在么,就顺手推一把吧。

  至少给她寻了个养老的地方,横竖公主府里有长平在,日后秦家谁也委屈不了魏氏不是?

  但是你把这么个人扔到了女婿的房中,就合适了吗?小心你娘夜里托梦痛打不孝子。

  周皇后心里褒贬着,面上却丝毫情绪不漏出来。

  长平脸皮也在抽搐,整个人都有不好了。但就在她不知该怎么说的时候,王之心风一样的闯了进来,嚎道:“皇爷,皇爷,不好了,驸马爷遇刺啦……”

  ……

  秦朗今天也出门了。

  中秋之前他还安分一些,好多天只在府里跟长平嬉闹耍玩的,但过了中秋之后他就坐不住了,使人卖了一份金陵图咏,按图索骥起来。

  锦衣卫半点不敢怠慢,明里暗里都使人跟着,可是十几天下来,跟着跟着,锦衣卫也懒惰了。

  因为秦朗真的就是在看风景。

  只不过是一边看一边骂,狗屁的乌衣夕照。早在唐朝时候乌衣巷就已经沦为一片废墟,到了明朝时候这里根本就看不到当年王谢两大家的半分盛景,哪怕是当初闻名一时的“来燕堂”,现在也被无数平民寄居,堂内悬挂的王导谢安画像也早就不见了踪影。可以说如今的乌衣巷已然沦为平民所居之处,跟金陵城千千万万的无名小巷没什么区别,这还他娘的有毛好看的啊?

  乌衣夕照,乌衣夕照,究竟是看巷子的,还是看太阳的啊?

  还有那平堤湖水,那观的到底是玄武湖风景呢,看似看的玄武湖的皇家气象?

  在大明朝,老朱可是选中玄武湖作为明朝中央政府贮存全国户口赋役总册、田亩档案的黄册存放地,建后湖黄册库(相当于如今的中央档案馆),禁止民众入内的。

  所以一棒子人也只能站在太平堤上远远的瞄上两眼了。

  这有啥好看的吗?

  更别说眼下玄武湖内早那个啥了。

  金陵四十景有不少名不符其实者,朱之蕃这个状元郎把自己老家的景致从此前最多的十八景一下子推到了四十景,他的热爱家乡之心秦朗是能够理解的,就是有些景致的水准真的堪忧。

  那乌衣巷,你们哪怕把来燕堂好好的整治整治呢?

  玄武湖里秦朗都进去转了一圈,被禁闭了二百多年的玄武湖,也不知道里头的渔获会有多大。

  但崩看这四十景大多沿着的是秦淮河沿岸,可自始至终,秦朗都没有迈出过一步。

  也就是今天,抚宁侯朱国弼相请,秦朗这才真正的向秦淮胭脂粉地踏出了第一步。

  朱国弼是明中期名将朱永之后,朱永先奉抚宁伯,之后为抚宁侯,最后晋保国公。其子朱晖承袭保国公爵位,但到了朱晖的儿子朱麒时候那就是抚宁侯了。如此一直承袭到朱国弼头上。

  朱国弼在崇祯早年,总督京营。温体仁把柄朝政时,朱国弼抗疏弹劾。被崇祯下诏捕其门客及缮疏者均下狱,并停禄,然后还把人赶去了金陵。

  这家伙财资丰厚,到了金陵之后如鱼得水,先就把十七岁的秦淮名女支寇白门抬了回去。

  从此在十里秦淮河上就彻底打响了名头。

  只不过朱国弼偌大的名头却掩盖不了他官场失势的真实,寄情于酒色胭脂粉地,何尝不是一种逃避?

  但这一切随着崇祯帝的南迁,就又有了新的改变。

  崇祯来到金陵,朝廷十分缺钱么,秦朗都拿出了五万两,朱国弼就捐献的更多了。

  而效果也极好,崇祯帝下旨奖励于朱国弼,而且他的俸禄也已经恢复了。

  这就叫朱国弼内心的仕途之心燃烧的更炙。

  可偏偏崇祯帝似乎就遗忘了他,赵之龙、刘孔昭,乃至徐弘基等都有启用,可朱国弼就没了。眼看着朝堂上的缺位被一个接一个的填补上,朱国弼心急如焚。

  但他真是提着猪头也找不到庙门啊。

  别看酒肉朋友极多,却真的没人会在这个时候拉他一把。

  环顾四方,朱国弼最终把目标打在了秦朗的身上。

  秦朗不觉得朱国弼有啥子干才,但就跟赵之龙、徐弘基等一样,朱国弼不能比他们更好,也不能比他们更坏不是?

  所以提着老朱奉上的五万两孝敬就进了皇宫,然后老丈人开了尊口,再拿出十万两,然后给朱国弼一个提点新闻司的差遣。

  也就是去办报。

  不同于朝廷邸报,朱国弼要办的是《京报》。

  虽然京报本来只是邸报的一个别称,但现在它要对标郁洲山岛上的新闻报。

  并且一应开销全由朱国弼来担负。

  这是秦朗的一个提议,为了辖制东林党在舆论上的威胁,朝廷不但需要邸报,还需要另一个面对普罗大众的喉舌。

  崇祯立马了然。

  他对江南的局势有一定的了解,更别说现如今明廷迁移到金陵,来到了东林党的根据地,那后者在舆论上倒逼朝廷都是等闲。

  所以他即便到了金陵后,也从来不提禁止《新闻报》,只不过惯性使然,还没有叫他想到自己办一份新闻报。

  朱国弼得到了这份差事之后,泪都要流下来了。他太不容易了,可也终于盼到了皇帝对他的重用不是?

  别看他人来到金陵两年后,但与江南士绅士林的联系还是很淡的,不然此前钱谦益等人也不会不推他一把了。

  所以对于皇帝私下里予以的暗示,朱国弼不但不惧怕,反而更是兴奋至极。

  这说明什么?说明《京报》得皇帝眼了。

  即便为了接下了承办京报,他还需要花费巨资,可这又算屁啊。

  喜笑颜开的朱国弼如此便更要跟秦朗打好交情了。

  不但因为秦朗搞过报纸,还搞得有声有色,人家有经验。更为这位驸马爷是众所公认的目光独到之人。如果能时不时的在时政大局上提点他一二,那京报还何愁不成?

  所知道这次他大操大办的时候却出了如此大祸?

  杀声一起,朱国弼自己都惊呆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njttc.net。笔趣阁手机版:https://m.njttc.net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