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烽烟战火起,对弈巧破局_女宰辅
笔趣阁 > 女宰辅 > 第249章 烽烟战火起,对弈巧破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49章 烽烟战火起,对弈巧破局

  两日后,晏楚荣和太医徐硕,跟着赈灾粮抵达荼州。救治百姓间,听闻裴启桓曾到荼州,惊喜之余,却因其失去踪迹再次陷入慌乱。

  “我得走。”

  “走?”徐硕正趴在桌上查阅古籍,听到这话,布满血丝的双眼瞪得浑圆,“你我是朝廷派来治疫的,如何能走?”

  “她离开不过三五日,若现在出发,定能寻到踪迹。”晏楚荣头发凌乱,胡茬猛长,整个人邋里邋遢。他闷着头,在屋中踱步:“我难得出来,便该一走了之。到时你便说,我死在了荼州,陛下不会多想。”

  “荼州百姓怎么办?”徐太医黑着脸,对眼前的人充满失望,“家国百姓,竟抵不过儿女私情?我不会替你撒谎,也不会为你隐瞒。实话告诉你,今日若敢走,我便叫人将你抓起来,交由陛下处置。”

  “徐硕!”他一脸不可置信,急得眼圈发红,“再耽搁下去,她会死的!”

  “你撒手不管,荼州的百姓也会死的!”性子温吞的徐硕,竟也开始吼了起来,“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饿死的、病死的,这一路见到的还少吗?你何忍弃之不顾!”

  “大人!大人!”

  争吵间,周府的丫鬟跑了过来:“我家夫人高烧不退,喝的药都吐出来了!”

  晏楚荣皱着眉,和徐硕急急奔向刺史府。

  柳湘凝身染时疫,自告奋勇试药。接连几天,药方换了又换,剂量时重时轻,连人折腾得枯瘦焦黄。

  “伤了脾胃,剂量再减些。”晏楚荣号脉结束,起身到小方桌上调整药方,“白芷、茯苓、油桂,这几样减轻些,广藿香的剂量再加些。嗯……该加些白扁豆……”

  徐硕坐在床边再号脉,只觉晏楚荣的话,无比熟悉。他跟着复述两三遍,乍然醒悟!

  “茯苓、广藿香、白扁豆、清半夏、大腹皮、甘草、白芷、苍术、油桂……”他在晏楚荣惊讶的目光下,凭着记忆将那方子背了出来。

  “徐太医……这是……”周护惊得张张嘴,朝着桌子上半空的白纸望了又望。

  “裴大人给的方子。”他皱着眉,想起裴启桓,顿觉内疚,“是早先在狱中,从秦艽嘴里套出来的。”

  “秦艽,为什么会给这样一张方子?”晏楚荣抱臂沉思,自言自语道,“难不成……他早知荼州会生疫病?”

  周护迫不及待追问道:“那就是说,有现成的方子?荼州百姓有救了!”

  徐硕摇摇头,为难道:“这方子不全,差了两味药,剂量也不定,还需斟酌。”

  “先将方子誊出来看看,若是对症,便好说了。”晏楚荣背上药箱,交代下人去熬药,随后与徐硕一道去了书房。

  安静的书房里,只有纸张抽动声。

  徐硕落笔时,朝着旁边落座的晏楚荣看了一眼,见他心事重重,不由得叹了口气。

  “晏大夫,你走吧。”

  “嗯?”

  “裴启桓套出的方子,为我们节省了很多时间。我想……”徐硕拿起未完的药方,自信笑道,“就由我来解秦艽留下的题吧。”

  晏楚荣思忖一阵,应了一声“好”。随即起身凑到书桌前,提笔在新纸上洋洋洒洒写下“甘草、党参、芍药、桔梗”等诸多药材。

  这是早先,云国军中闹瘟疫,自己配的方。因病症略有出入,加之此次治疫以徐硕为主,才没有将此方拿出。

  “这是我……”他险些将实话脱口而出。顿了一顿,缓缓言道:“这是我早先游历,寻得的药方。虽不完全对症,却也有可取之处,你尽可一观,若恰好有缺的那两味药,便是此方的造化了。”

  “多谢。”徐硕满眼感激,抱拳行礼。见人转身要走,急忙叫住:“晏大夫。”

  晏楚荣回过头。

  “你对裴启桓的真心,我看在眼里。可……可你也知道,哲王殿下也是这般痴心。”他面露纠结,却还是抬起头,恳求道,“青州战事胶着,此刻,我不能将裴大人的消息告知殿下。可隐瞒久了,难保殿下不问。若你寻着了,还盼告知,也好叫我们放心。”

  晏楚荣沉默一阵,终是点了点头。

  青州城外。

  元哲坐在胡床上,盔甲未卸,脸上血迹未擦,正捧着信读得认真。

  忽而,眼中的光黯淡下来。

  他紧攥着信,镇定道:“可还交代了别的?”

  “没了。”送信之人立于帐外,望着亲王旁侧铮铮刀剑,不由得打了个寒颤,“不出半月,粮草必到。还望殿下……”

  元哲咬咬牙,“嗯”了一声。

  “小的告退。”

  “且慢。”他将人叫住,泛青疲累的双眼,满是关切,“太傅裴启桓,近来可好?”

  “哦……裴大人一切如常,”那人未加思索,流利对答得像在背书,“每日卯时入宫教导太子殿下,戌时方归。朝堂之事,不大过问,陛下也已恩准,太傅不必日日上朝。”

  他眉头紧锁,隐隐觉得不安。可眼下,仍需以边疆战事为要,更得快速解决粮草之急。元哲掐掐额头,挥挥手:“退下吧。”

  不多时,鼓声再起。

  他提剑出帐,于营寨口登高外望。

  百米开外,四四方列着云国士兵。

  韩子征坐在健硕的白马上,昂头迎上那锐利目光,未有丝毫胆怯,反倒弯起眉眼笑了起来:“不愧是镇国亲王。我军前后六次突袭,被你尽数打退。与你为敌,我之幸也。”

  “只要我在,休想踏入青州城。”元哲哼笑一声,高声道,“还是劝劝你父亲,尽早回去请罪,为你们云国留些儿郎!”

  “混账!”

  韩子征抬手打断副将的话,垮下来的脸瞬间又堆起伪笑。他骑着马,朝营寨口凑了几步:“营盘稳扎稳打,又与青州城互为犄角,我若攻城,你必掣肘。”

  居高临下的人,似乎知道他要说什么,脸色一沉。

  “想必数次攻袭,你军也早就筋疲力尽。只是不知,粮草可还够用啊?”他扫视着搭建营寨的矮山,笑得愈发洪亮,“你既坚守不出,我便围城打援。待戎狄携军来援,定会落入预先设好的网,而你……也只剩几个饿肚子的残兵,又如何敌得过我身后堪堪猛将?”

  “你——”连日粒米未进,又急气攻心,元哲刚开口,便眼前一黑,当场昏了过去!

  “殿下!”众人吵嚷中,将亲王团团围住,挡住了韩子征探究的目光。

  末了,听到一声“坚守营寨,不得出兵”。

  韩子征微微挑眉,端详着下令的参军,从那镇静神态中,捕捉到转瞬即逝的无措。他嗤笑一声,转身回到队伍中,冲副将开口道:“放开西北一阙,口子大些。”

  “少将军足智多谋,只是……”那副将为难地开了口,“有了空子,难保元哲不会冲出包围,若与戎狄合于一处,便不好打了。”

  韩子征成竹在胸,缓缓言道:“就怕他不肯突围。”

  “末将不明白。”

  “若真能倾巢而出,剿灭起来易如反掌。坚守不出,才令人头疼。”他领兵回营,路上问道:“我且问你,若知晓敌人围城打援,你当如何?”

  “定会想尽办法,告知主力。”

  “狡兔尚有三窟,何况狡猾的敌人呢。”他再次望向扎营的矮山,“这山里,有多少山路,我们并不知晓。唯有放开一阙,才能让敌人近路突袭。”

  那副将思索一阵,又问道:“以戎狄的能力,看到咱们围而不攻,怎会识不破这计?只怕不会轻易出兵。”

  韩子征无奈笑笑:“亲王和主将,孰轻孰重?”

  “元哲遇险,不管真假,戎狄都得出兵相援。”副将恍然大悟,而后谄笑着凑近,“可在末将心里,亲王,可远不如咱们的远征大将军重要。”

  “蔡庭,”他手持马鞭,笑着指了指这副将,“休要胡言乱语。”

  这蔡副将“嘿嘿”笑着,请示道:“那……可要截杀信使?”

  “截而不杀,他活着更有用。”

  “末将又不懂了。”蔡庭挠了挠额头,一脸迷茫,“若报假信,还不如换成咱们的人。若只是截留,信使也就无用了。”

  “若这信使,是元哲呢?”

  “这……他不是昏厥了吗?”

  “元哲多疑,我的话,他未必全信,又怎会气到昏厥。”韩子征眉心微聚,笑容却始终挂在脸上,一双桃花眼满是算计:“万军无主,再坚固的城池,也能轻易攻破。这山上的人,只需坚守,便可平安。对于这镇国亲王来讲,只有亲自回去,才能确保戎狄不出兵。”

  “抓了亲王,攻下青州城便易如反掌!”蔡庭双手抱拳,敬佩道,“原来,少将军是故意将围城打援告知元哲,就为激他出来,好将其擒拿!”

  韩子征抿着嘴,不再多言。

  当晚,便有云国士兵在山脚包围,西北一阙仅留十余人把手。

  丑时,果然有一支小队从西北处杀出,冲破包围后并未恋战,直奔向青州城。不料韩子征率军候在百里开外,哨声一响,数百人从四方冲出,将人团团围住!

  “元哲,下马受降吧。”

  那人一袭黑袍,稳坐在黑马上,犹如夜中鬼魅。听到这话,也只是哼笑一声:“围城打援是假,引我出来是真。”

  韩子征一愣,后仰的身子朝前探了又探。自己与元哲交手多年,就连做梦都在与其纠缠,又怎会辨不出他的音容?

  看清来人轮廓,满眼得意瞬间消散,他拔剑怒道:“你不是元哲!”

  “且看清楚,”那人掀去黑袍,露出银亮盔甲,提剑笑道,“我乃参军邢昭!众将听令!全力厮杀!”

  “杀——”

  一声召唤,竟引来四方高呼!

  韩子征脸色大变,待反应过来,戎狄早带着红缨队杀入包围……

  请收藏本站:https://www.njttc.net。笔趣阁手机版:https://m.njttc.net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